English

进入历史视野的预言:

2000-1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数百万年的历史之中,人类曾经经历了似乎是停滞的缓慢的时间,生活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没有什么变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但是,历史的奇观之一是它将以加速度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人们已习惯于将世界的日新月异接受为历史的原则和生活的一部分。这时,100年,历史长河当中微渺的一瞬,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纪不再仅仅是一种纪年的方法,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对人们来说,新世纪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神秘,同时,人们不仅更有可能也更加关心从全球的角度展望人类的未来。这一世纪的转折因此被赋予非同寻常的意义。围绕即将到来的这一个世纪,产生了许多想象,许多推测,许多具体而微的预想。学者、政治家寄予它抱负和理想,科学家依据科学发展现状及可能性做出严谨的推论,小说家发挥浪漫、瑰丽的想象,普通人则充满对更为舒适、更为丰富生活的向往,提出机智的设想。

在来自100年前的这些片断当中,历史学收获的绝非只是神驰物外,脱离实际的遐想,更多的,足以令我们这些经历并生活在20世纪的人感到惊讶的,是极具远见的洞察。同样,那些没有实现的近乎完美的预言也决非是徒劳无益的空想,倘若今天人类的精神中理想主义一息尚存,还未完全泯灭,我们可以发现那正是出自同一物质。或许,这些不断失落又不断重新寻获的希望,正是诗人所说人类的永恒的悲伤。无论100年前的人们不幸言中了什么,还是过于理想或悲观,多多少少,20世纪从这面预言之镜中窥见了自己的面容:它曾经是什么,可能是什么,以及丢失了什么。

信念与危机:新世纪的大趋势

任何时代都不缺乏乐观的态度,这首先是对于历史发展的领悟力。上一世纪之交,工业化奇观引发了对于未来世界的畅想和改革的极大渴望,进步主义理想成为一种普遍的激情。

“回顾过去的百年,实在是以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速度发展进步着。20世纪的进步将比它更加迅速。对此,我等深信不疑。恰如千仞飞瀑越接近地面,其重力加速度越大。

“因此,今后的文明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华丽,何等的幸福,几乎难以想象。”

新世纪伊始,幸德秋水写下了上面的片断。这种乐观的态度,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对于大多数东方民族来说,未来的一个世纪不仅代表了更多的希望,也意味着更大的危机。在他们看来,生存是紧迫的现实性命题,此外,他们更关注强者的横暴和弱者的反抗。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未来世界的经济竞争是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议论最多、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梁启超于《清议报》连载发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认为20世纪将是“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时代”。

邓实以为经济竞争将主宰20世纪的历史:

“19世纪为民族主义之时代,20世纪为民族帝国主义之时代。民族主义时代之竞争在政治,帝国主义时代之竞争在经济。

“20世纪之世界,一经济割据之世界也。雄于经济者其国强,困于经济者其国弱,绝于经济者其国亡。”

由于竞争的加剧,未来的世界也可能是弱肉强食,更加血腥和残暴。一篇题为《论帝国主义之发达及20世纪世界之前途》的文章写道:

“今天下人士之想望20世纪之文明者,必曰20世纪乃精神的文明之时代,全是自由与公议之世界也,战争之事虽或不能绝迹而亦必几希;此不过梦拟之想耳。实际20世纪之自由与公议之腐败,必过于19世纪之末。何则19世纪末之狄塔偏主义(强盗主义之意),未如20世纪之盛。所以自由与公议,20世纪不如19世纪之末。19世纪之末又不如其前半期也。”

但自由与公议既已为人心所向,就必不至于灭亡,因为“自由与公议之腐益甚,则人之想望也益渴,而提倡也益力”,故“20世纪末之自由与公议之发达,必与19世纪之民权等焉”。世纪之交所展现的纷繁动荡使人意识到历史的顿挫和苦难不可避免。《20世纪之军事》预见20世纪将出现一个“残暴、专制、强权”的世界。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正是为两次世界大战做的注脚。

日文报纸《二六新报》在1901年1月1日发表的社论《20世纪》描绘了人类在下个世纪将经历的漫漫长途:

“显现在吾人面前之纷杂的国际问题有待于本世纪解决……如在外之法国革命,在内之维新大业,政治上打破各种阶级,进而影响社会组织根基,这为数不少,但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之道路上又产生各种阶级,适合于旧时的经营不免陈腐过时,贫富之悬殊在同一人类之间划出一大鸿沟,凌虐之势已成,冲突之势将至。已在政权平等之争中制胜之人类将进而要求身份之平等。吾人相信,勃然兴起的社会问题必将在本世纪得到解决。”

人类期待于20世纪的最终将不至于渺茫:

“呜呼,20世纪!人类以何等巨大的希望欢迎你。……20世纪的新天地中,至少人类会向着充满人性的道路前进一大步。这恐怕是不争之数吧。”

基础性的变革: 经济的跃进

从19世纪的历史发展中,人们预见到有四个因素将塑造未来一百年的世界经济。

一是科学技术的飞跃。

在未来,科学和哲学的自由研究肯定会更加发展。皮尔森认为随着教育的普及,研究科学的人会增多,对科学感兴趣的人也增多;即使国家不欢迎发明,抽象的科学也将继续取得进步。研究科学的人将成为群体,于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科学比过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经济组织的巨大化。

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于19世纪末普遍发展的垄断组织,梁启超称其为“20世纪之巨灵”,认为它将主宰未来的世界经济:

“不及百年,全世界之政治界,将仅余数大国;不及50年,全世界之生计界,将仅余数十大公司。”

三是国家干预经济。

威尔斯预言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一改其放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国家的干预将在各国的经济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新原则,他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后世则称之为“凯恩斯主义”。

四是管理科学的诞生。

泰勒在1896年勾勒了未来公司的景象:

“工作时间应该从上午8:00到下午5:00。

工作时间禁止大声喧哗。

工作时间禁止吸烟。

只要完成工作,员工可以在工作日的任何时间离开岗位回家。即使是必须干通宵,员工也要完成当日的工作。”

泰勒设想通过定额、劳动纪律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明确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职责,给予相应的报酬或鼓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相信“科学的管理制度将使互相信任代替带有怀疑性的监督,资方与劳方将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前进,而不是互相扯皮”。

威尔斯精确地描述了经济变革在世界范围内于社会结构引发的一系列变化:

“进步的新征兆之一是大量产生股东和贫民,但机械进步的结果决不止这些。在这些阶级出现的同时,社会上还有一些阶级消失。旧有的上流社会逐渐消失,被吸收到股东阶级中。下层社会中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和工人阶级逐渐被卷入贫民的漩涡。更重要的是,机械进步的大潮也波及到中等社会。现在旧社会组织中自食其力的各阶级已经瓦解融合……欧美近来的这种大趋势随着交通的扩展和股票的广泛发行,将波及到全世界,不管任何人种、语言、宗教,所有的人都将受到它的影响,没有黑人、白人或者黄种人的区别。”

一步七里的靴子:物质文明的进步

对于20世纪将取得的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在上一个世纪末的人们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在20世纪,不仅已有的生活方式将继续得到改进和完善,人们还期待更高的速度、更广阔的空间以及许多更为不可想象的事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看来,正如童话世界里一步七里的靴子,可以追上梦中的公主。

俄国的科学家设想将来会发明一种耗费更少、速度更快、乘坐更为舒适的新型单轨火车。《梦游21世纪》的作者则乘坐“飞艇”,周游世界。当他来到欧洲东部时———

“注视东方有黑点,疾驰而至,渐觉其大,始知为汽车(即火车)疾行轨上。余问培根曰:“此车发自何地?”培根转讯同舟之铁道公司中人,曰:“此前日自北京启程,西向而直达于此。”……余注视,遥见阿尔卑斯山耸起于前,火车不绕圣盘那山道而行,直前疾驰,转瞬而逝,知其入瑞士山道铁路。未几,复见于意大利境,又前至北河之原。”

在这一描述中,高速铁路、连接欧亚大陆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这些在20世纪成为现实的事物已经颇具雏形。

威尔斯准确地预见了汽车在不久的将来获得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兴起、私人汽车的普及以及汽车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幻想小说《伦敦新世纪》中的“空中汽车”完全可以视为直升飞机的雏形,惟其关于飞行器进入普通家庭的设想还未实现,但现代人已经逐渐从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分享了这一伟大科技发明的福利。

道路将与运输工具共同得到改进。威尔斯在《20世纪预想论》中写道:

“一种新的道路的大致样子现在也不难设想。例如,它和现在的碎石道路大不相同,只容许有柔软的橡胶车轮的车辆使用,没有被铁马掌和笨重的马车粗糙的铁车轮损坏的危险。因为暴露在大自然的风雨之中,所以它的路面像自行车赛场一样,有排水的倾斜度,用上等的沥青铺成。也许是用一种全新的新奇材料建造,质地可硬可软,超出我们的预想。

“道路严格区分开上下行。汽车公司从郊区铁道和一直难以解决的交通事故中得到启发,在道路的交叉路口架起桥来通过车辆。”

电话由美国人贝尔发明于1876年,当时的传话距离仅有3.2公里。到1910年,电话的最远通话距离是1500公里,还不足以使人们越过大洋直接通话。想象将为现实创造空间,20世纪按照当时的预言实现了图像信息的传输技术:

“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做到同某人在电话里通话的时候,同时能看到对方的模样以及他周围的环境。”

刚刚取得的科学成果,如X射线、镭,人们已经预见到它们将创造的福利:

“虽然我们才刚刚开始研究放射性物质那神奇的效用,但是,可以确信,在神秘的放射性物质里,人类已经找到了一种有益健康的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将学会充分利用这种治疗方法,把自己从众多的现代疾病中解救出来。

“放射性疗法对于治疗那些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如肺病、麻风病等,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永葆健康、美丽和青春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在当时设想将付诸实践而后世并未采用的发明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些极为有趣的东西:利用人走路时所消耗的能量前进“速行器”,用于防止犯罪的可使视线穿透墙壁的X光灯,探测罪恶念头的心理探测仪……至于个人简易飞行器,不妨把它视为好莱坞“火箭人”的先驱。当时的人们已经在忧虑能源问题,不仅科学家,小说家乃至普通人都在探讨节能型交通工具、照明设备的可能,更预见在未来人类将从太阳、潮汐、空气中获取不竭的能源。

两位富于想象力的人物是不应该忘记的。他们设计了飞向太空的蓝图。他们就是英国小说家H·G·威尔斯和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威尔斯在他的幻想小说《在月球上》中,使科学家凯沃发明了一种引力不能穿透的物质,这种物质上面的空气会失去重量,四周的空气来弥补又立即失重,这就可以形成一股像喷泉一样巨大的向上喷射的力量。利用这种物质,凯沃和“我”乘坐一个球状飞行器,升上太空,飞向月球。

当时科学界已推断到月球的物理状况,如环形山脉,陨石坑,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等等,这些构成了威尔斯想象的依据。凯沃和“我”走出了飞行器,体验到在月球上失重的感觉。

“开创近代科学小说的先驱”、“科幻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他首先是一位科学家,他坚信:“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空间。”他毕生研究火箭和航空航天技术,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被誉为“航天之父”。在他发表的无数成果中,也包括一些科幻小说,大概可以这样说,只不过是把不久的将来必将实现的科学成就提前以小说的形式发表了出来。齐奥尔科夫斯基小说中的描写与后来的现实几乎相差无几。《在地球外》描述了科学家研制、实验火箭的过程;宇航员们还穿上密封的飞行服,尝试在太空中行走。

结语:永不停止的期待和抉择

世纪的尾声,美国一本科学杂志刊登了190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中高度概括了对20世纪的各种预言:

“无线电通讯将更加进步。不仅电报,甚至无线电话也能使世界各国直接联络。

“远距离照相机。几十年后,假如欧洲上空战云弥漫,作为新闻记者,即使身在编辑部,也能利用远距离照相机拍摄战况的最新照片,不过这种照片是天然色的图像。

“野兽灭亡。即使在亚洲大陆,也将看不到老虎等野兽,只是在城市动物园里残存几只,苟延残喘。

“撒哈拉沙漠将逐渐变成原野,东半球的文明渐渐在中国、日本发达起来。

“环行世界一周,仅7天就够了。发达国家的人民,每人将至少漫游世界一次。

“空中军舰和空中炮台。空中飞船得到很大发展,空中漂游着军舰,浮现着修理站及空中炮台等奇观。

“蚊子及跳蚤灭绝。卫生事业进步的结果,将使蚊子及跳蚤等灭绝。

“植物与电。以电力助长蔬菜生长,甚至有可能使豌豆长得与橙一般大;可以培育出绿色、黑色等品种的菊花、牡丹、蔷薇。寒带的格陵兰岛可生长热带植物。

“方便购物法。根据图像电话来鉴定远距离的商品货物,并达成购物协议,其货物通过地下铁管之类装置,很快送到买主手里。

“电的世界。柴、煤等资源枯竭,代之以电作燃料。

“火车速度。列车犹如一个小家庭,具备各种方便设施,令旅客感觉不到是在旅行。不仅冬天车中送暖,大热天也将有制冷装置。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80公里以上,由于不是用煤而是用电作动力,因而没有煤烟和污水,也不会因供水的问题而停车。

“空中行驶火车。电火车及空气压力火车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良,车轮由橡胶制成。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火车从街道上消失,在空中高架铁路或地下行驶。

“人的身高。由于运动技术及外科手术的作用,人的身高可达1.8米以上。

“汽车的世界。马车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汽车可以低价买到,军事上也以汽车和自行车代替马车,马匹只成为爱好者饲养的动物了。

“人兽自由对话。兽语的研究得到发展,小学开设兽语班。人和狗、猫、猿等自由对话,从而佣人的角色也可由狗来代替。

百年前是梦想的,百年后是现实,这中间的差距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照这些梦想与历史发展现实,我们可以看到前者并非完全建立在空中的立足点,也可以由此触摸到历史的轨迹。

在当代历史学家的视野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由于频繁出现并叠加,而不断加深了印象:20世纪的现实色彩斑斓,但却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现代化的进展。从总体上,即从扩大到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与百年前人们对20世纪的预想似乎不谋而合。尽管现代化一词那时远没有像今天那样为大多数人了解并随现实的进展得以明晰和澄清,但他们还是像早年预言飞行器的出现一样,从各个角度、不同命题,正确地预言了它的雏形。

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20世纪,那就是现代化在全世界展开的时代。从深度上讲,现代化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从广度上讲,现代化已经波及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深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现代化具有时序性,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落后国家的明天,工业发达国家向那些落后国家所展现的是后者未来的前景。现代化又具有多样性,每一个民族都有权选择符合自己文化传统的模式。正确的预想无疑提供了前进的蓝图。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在百年前人们对20世纪的预想中,有一些感伤色彩,有一些道德训诫的意味,也有一些恐惧,而这些预想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为20世纪的现实所印证,为我们今天身处并感受颇深的困境所印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